位置: 首页>>   人才园地
广东打响“人才争夺战”
来源:南方日报   时间:2017-08-07   浏览:   

 

完善科研人才创新激励措施,引才政策频频加码 

 

广东打响“人才争夺战”

 

  不久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萨金特教授加盟位于深圳的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组建“萨金特数量经济与金融研究所”,萨金特成为深圳在人文社科领域引进的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以深圳为代表,南粤大地一场“人才争夺战”悄然打响。广东积极完善科研人才创新激励措施,吸引创新型人才在广东聚集,并逐步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有力带动全省创新发展。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已经接近2万家,位居全国首位;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二,基本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水平。

  广东展现巨大吸引力

  入围广州市“菁英计划”公派留学项目的韩超,近两年在法国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了一个肿瘤液体活检项目的研发——通过一管血液来检测人体的肿瘤,以取代传统的穿刺活检。在广州实施《关于加快集聚产业领军人才的意见》及4个配套文件的“1+4”人才政策的推动下,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了前期融资,并与达安基因联合申报了“广东省珠江人才创业领军团队”项目。

  不仅如此,今年7月,广州又出台政策加大引才力度:引进一位院士奖50万元,未来5年每年引进并扶持30个海外人才来穗创业项目,每个项目可获百万元资助……

  在深圳,除了培育出光启、华大基因、柔宇、超多维等明星企业的“孔雀计划”,备受关注的《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草案)》日前首次提交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提出拟放宽人才入户,取消高层次人才及其配偶入户的年龄限制等。

  不只是广州、深圳,今年以来,广东引才政策频频加码。

  3月,广东出台《关于我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给予杰出人才每人120万元生活补贴;对新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省级领军人才,省财政分别给予350万元、250万元、150万元购房补贴;每年选送200名企业家到国外培训,遴选约500家企业深入开展校企联合培养技能人才试点,给予引进的单个创新团队最高1亿元资助。

  在引才政策的驱动下,广东正展现出巨大的吸引力。统计显示,2016年末,广东常住人口为10999万人,人口总量比上年净增150万人,增长1.38%,增幅比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大专及以上的人口比例从2010年的9.12%提升到了2015年的11.87%。尤其是广深两座城市,2016年分别比上年净增54.24万和52.97万人,合共占同期珠三角常住人口增量的86.31%。

  大学教授掀起“创业热”

  30年前,闫军威开始进入暖通空调节能控制领域,陆续承接了一些国内外项目。2003年,闫军威所在的华南理工大学率先出台了《关于科技人员创办科技企业的若干规定》,鼓励教授以成果入股公司、创办企业。恰在此时,该校国家科技园成立,有着数年积累的闫军威,以试水的心态开始了创业之旅。2016年9月,他创办的远正智能在新三板上市,成为华工首家新三板上市公司。

  而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张铁,联手中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机构,成立了广东华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张铁一直从事着机器人关键技术的研究。这家新成立的公司,致力于为珠三角及周边地区提供智能制造成套解决方案。张铁介绍,公司成立一年多就拿到了一批订单,如今他的市场已不仅限于珠三角,还将拓展到越南。

  如何发挥高校科研力量,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广东一直在积极探索。

  今年2月,广东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有关人事管理问题的意见》,明确提出高校科研人员可携带科研项目、成果或凭借自身专业知识离岗到企业开展创新创业或自主创办企业,期限是最长6年。这份专门为科研人员创业人员留后路的文件,打消了离岗创业人员的顾虑,成为广东高校教授们的“福音”。

  下一步,广东还将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推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大型骨干企业自主评审;提高人才享受科研成果收益比例,职务科技成果转让、许可收益或作价投资形成的股权用于奖励科技成果重要贡献人员的比例不低于60%;设立“南粤突出贡献和创新奖”,分别各奖励300万元、100万元。

  探索“柔性引才”机制

  一个个海内外高端人才、项目落户的背后,是广东广纳八方英才的气魄和决心。但客观来看,通常高精尖人才更愿意留着发达城市,因而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人才吸引力经久不衰。但二、三线城市的不少企业,却仍在为引不来人才而苦恼。

  有企业负责人指出,一些院士和科学家等高端人才之所以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工作,主要因为这些城市不是信息汇聚地,而发达城市可以提供更多的资讯机会,还有更好的医疗教育条件等。为此,通过项目合作等“柔性引才”机制,其他城市也积极加入了人才争夺的“战局”。

  近日,在惠州参加首届中国科交会的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乔治·斯穆特,与惠州硕贝德公司共建诺贝尔奖工作站,共同研发移动终端体系。惠州硕贝德公司董事长朱坤华表示,工作站为公司引进和培养更多国内外顶级科研人才和团队搭建了重要发展平台。

  惠州还建立了3个院士工作站。如在惠州鹏昌农业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秀梵建立工作站后,在生物安全、免疫程序等疫病防控领域与该公司展开深入合作,帮助这家企业的产业水平在几年内快速提升。

  与直接引入诺奖获得者或院士相比,工作站的方式是一种“柔性引才”机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变单纯地“留人”为巧妙地“留智”。对二、三线城市来说,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只要对当地产业发展有利,就可鼓励以课题研究、岗位聘用、项目合作、兼职聘用、咨询顾问、技术指导等灵活形式引进人才。

  当前,城市的吸引力正从户籍延伸到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供给上。吸引人才,需要更灵活的用人形式,需要更灵活的激励方式。除了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政策体系,进一步满足人才配偶安置、子女入学需求外,“柔性引才”“灵活用人”已成为广东人才政策新的比较优势发力点。

  广东经验

  当前,广东一方面围绕振兴实体经济积极扩大技能人才有效供给,另一方面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广东基本建成全国最大的技工教育体系,基本建立产教融合的办学制度,基本形成就业导向的办学理念。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08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08万人,均居全国首位。全省拥有156所技工院校,在校生57.1万人,每年培养输送毕业生14.3万人,就业率达98%以上。在部分行业,甚至出现6个公司争抢1个毕业生的现象。

  此外,广东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目前已引进3名诺贝尔奖获得者、19名欧美发达国家院士、4名中国两院院士、42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今年4月,广州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所创所所长杜如虚入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截至目前,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538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71万人。评审引进第六批“珠江人才计划”领军人才33名,累计达122名。

  “人才活力的激发不仅需要松绑,也需要激励。”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柳学智说,广东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财政基础,在人才激励上铆足了劲。例如,在科研项目成果转化后,大幅提高人才享受科研成果收益比例等。

  “人才活力的激发不仅需要松绑,也需要激励。”柳学智说,广东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财政基础,在人才激励上铆足了劲。例如,在科研项目成果转化后,大幅提高人才享受科研成果收益比例;在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培养和海外人才引进、使用中,不仅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而且提供丰厚的生活补贴或住房补贴等。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面向国内外大力引进急需紧缺的高技能人才,适应产业需要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力争五年内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达到35%。同时,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人才双向交流机制,加快建设海外高端人才和留学生数据库,开展粤港澳人才战略研究,推动自贸区人才新政落地实施。

 

来源:《南方日报》(2017年08月06日 A01版)

Copyright 2006 www.nywcq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标识码:4414020045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区委区政府办公室制作维护  备案号:粤ICP备05033793号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