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文史天地
纵横足坛满征衣——记亚洲球王李惠堂
来源:   时间:2012-01-30   浏览:   

  

    李惠堂自1922年加盟香港南华体育会足球队踢足球起至1947年高挂球鞋退休之日止,驰誉中国足坛二十五载,他的绝招,深得千百万球迷之叹服。绝招从何而来?一方面是由于勤学苦练,另一方面,是由于其天资聪慧体质矫健,他双足动作灵活,脚头强劲有力,临场比赛时,头脑冷静,举动敏捷,常利用体重之优势,摆脱对方的严密监视,迅速射球,能于极困难之位置,以美妙之角度射门,甚至距球门三、四十码之遥,命中率亦很高,如此绝招,那能不令球迷拍案惊奇!

    出生香港  还乡踢柚

    李惠堂原籍五华县锡坑乡,于1905年农历九月出生于香港大坑马球场。初生下来,面颊很小,故日后自号“瘦颊三郎”。五岁时,回到五华县原籍读书。因为他的父亲恐怕他沾染上香港社会恶习,忘掉乡梓,因而要他回乡读书。李在私塾念书,初读《三字经》、《千字文》,以后读《幼学琼林》、《四书》、《诗经》等等,尤对《国文》一科,甚有兴趣。

    李念私塾时,喜欢踢足球,乡间的屋前屋后有很多柚子树,每当夏天,李摘下未成熟的柚子当足球踢,以门前禾坪(晒谷场)作球场,用砖石标记或利用狗洞作球门,练习扫射,有时也到草地上奔踢,因而无师自通,学到足球的一些脚法。

    大坑空地  锻炼球技

    八岁那年,由五华乡间返回香港居住,其父特地敦聘五华县秀才李柳湾到港作他的家庭教师,他也能勤奋攻读,得到优良成绩。

    英国是世界现代足球运动的发源地,它派驻港的海、陆、空军都组织了足球队,经常比赛,成为风气。香港学生得风气之先,如皇仁书院、拔萃书院等校群起仿效,继而开展足球运动的有社团组织,如孔圣会和琳琅社(一称琳琅幻景)活动多在大坑空地和湾仔的修顿园(又称修顿球场),形成了香港华人足球运动的摇篮。所以当时岛上华人(包括儿童)玩足球很是普遍,他受到影响,踢球的兴趣更浓,每日就在大坑空地上踢球,甚至废寝忘餐。

    后住在大坑一带的青少年,则以大坑空地作为其天然球场。但往往受到家长反对,如李惠堂和叶北华的父亲,都认为踢球“没出息”,但爱好是阻遏不了的,李惠堂见缝插针,坚持锻炼,终于成为名将。这时,琳琅社的队员中有个球员叫张荣汉(一称汉仔)球艺高超,李很崇拜他,努力向他学习。那时小李年方十四,球兴方浓,不管白天黑夜,废寝忘餐地苦练。每天上学随身带着球儿,以及早晚以场地为“家”,风雨无阻。他除了与李天生、叶北华、冯景祥等经常一起玩球外,还吸引不少的孩童当伙伴,十分热闹。他们无师自通,常在偷看英军打球,学其传递、控球、盘球、射门、转身、弹跳、三角短传等踢球的基本功,并经常分成两队比赛,积以时日,逐渐掌握了足球基本技术和过硬功夫,李惠堂因此很快就崭露头角,成为这些小伙子们的踢球领袖。他们成立了踢小皮球的“童子会”,后来参加了香港足球夏令营的比赛,开始进入大球场的活动了。

    行年十六  晋踢甲级

    李惠堂自从组织童乎会参加夏令营足球赛后,接着又成立了大坑幼年足球队,每赛必取得优良成绩。他的球艺引起了南华会执事人郭晏波、莫庆等的注意,认为是可造之材,就吸收他为南华会足球队乙级队员。在乙级比赛中,叠见成绩,1921年即升为甲级队员,担任左内锋的位置。那时他才十六岁,这么年轻便升为甲级队,是香港足球史上的创举。随着球技的提高,李惠堂在香港足坛的地位越来越高,被人们称为香港“球怪”。

    1923年,李惠堂十八岁,随南华足球队远征澳大利亚。那时澳洲人都看不起中国足球队,有一家报纸在刊载南华队与澳大利亚队比赛的消息时,版面上竟出现了这样一幅带有污蔑性的插画:南华队员排成一长列,都是一群骨瘦如柴的鸦片烟鬼相,标题为“东亚病夫”。但是比赛的结果,澳队却被南华队打得一败涂地,从此,扭转了澳洲人轻视中国人的看法。在这一战役,李惠堂大显身手,有射必中。于是,澳洲人把他誉为“球王”。

    南华队自征澳凯旋归来后,实力更强,又获得了香港足坛甲级联赛冠军。在联赛中,李惠堂得分最多,声望就更高了。

    上海组队  影响巨大

    李惠堂声誉日高,却突然离开香港到上海去,原因是“逃婚”。

    李到上海后,住在虹口,二十二岁那年(1927年),被聘为复旦大学体育教师。他首倡组织社会性业余足球队,最初效力乐群足球队,第二年又组织乐华足球队,对当时上海的足球运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乐华队的队员大部分是从“江南八大学”(即交通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中央大学、光华大学、持志大学、大夏大学和中国公学大学部)的大学生中选拔出来的。集各校的精英为一队,实力很强,不久就夺得了上海甲级杯赛的冠军,成为华东区一支劲旅。接着李惠堂又组织了优游队,延请香港一些球将如李石友、梁玉堂、黄瑞华等到上海参加,他们是从香港往上海的第一批球将。这个时期,上海足坛的气氛是热烘烘的,乐华足球队参加了上海第一流水平的“史考托”杯赛,曾以四比一之数,大败蝉联九届冠军的外国人“腊克斯队”,首创上海华人足球队击败外国人足球队的纪录,为中国人争了气。从此,李惠堂在大江南北,声誉鹊起。此后,乐华队先后吸收了戴嶙经、陈家球、陈镇和、周贤言、陈虞添、冯运佑等名将,实力更强,接连夺得西联甲级、首届高级杯、中联杯赛甲级三项冠军,在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球迷中,传为佳话。

    自从李惠堂到了上海工作,先后组织了乐群、乐华、优游等足球队,并加入西联会比赛之后,上海业余足球队如暨南、东华(按东华队于1931年创立)等足球队步其后尘,上海华人队伍便成了上海足球运动的中流砥柱,揭开了上海足球运动的新页。早年的上海,只有大学生组织足球队进行比赛,自从李惠堂到上海后,才开始有了业余团体的组织,与此同时,球迷圈也空前扩大,从社会团体、中上阶层乃至小市民,小店员,甚至舞女和会乐里(旧社会上海娼妓集中地)的妓女中,都知道了李惠堂的名字。因而上海有两句流行的话:“京剧必看梅兰芳,足球必看李惠堂”。

    埠际赛中  举足轻重

    李惠堂多次参加香港、上海、天津三角埠际足球赛。第一次埠际比赛于190g年举行,那时只有港、沪的外国人足球队才能参加比赛。到1923年举行第三届埠际赛时,中国人第一次被选上。由于南华足球队远征澳洲获胜归来,又在香港甲级联赛中夺得冠军,少数尖子队员如陈苏、梁玉堂、陈光耀、朱广扬等就被选为港方参加埠际赛的代表,前往上海比赛。

    1925年,港、沪埠际足球赛在港举行。当时上海队队员全是外国人,香港队则有南华队的右中卫梁玉堂,左内锋李惠堂,结果李惠堂以三比一挫败上海,那时港队前锋线上除李惠堂外,其他四员全是英国陆军“东沙利”队队员。这是李惠堂在港、沪埠际赛中,为港队立功的首次。

    1927年,李惠堂已到上海,组成了乐华足球队。那时在上海的联赛中,以乐华足球队和三育足球队的战绩最佳。李惠堂与刘九,何春晖、陈镇和等都被选为埠际赛的沪队代表,参加了1928年港、沪、津埠际足球赛。沪队以七比○大破香港队,对天津队则以一比一打和。

    “一·二八”事变,乐华队已告解体,东华足球队崛起,时李惠堂已回香港。到1936年在上海举行的三角埠际赛,他与梁荣照、李国威代表香港队参战,比赛结果,港队以三比二获胜。

    1937年中华体育协进会发起第一届沪、港华人埠际足球赛,在香港举行,李惠堂参加香港队,结果一比七上海队大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埠际赛停顿了多年。1947年春,港、沪埠际赛恢复举行,比赛地点在香港。李惠堂出席香港队代表,第一日双方以○比○战和,次日再作决赛,沪队以二比四失败。

    在多次埠际比赛中,李惠堂不论参加香港队或上海队作战,都能取得胜利。他的名字深印在华南、华中足球迷的脑海里,历久不衰。之后,他高挂球靴,正式宣告“收山”了。

战绩彪炳  中外扬名

    李惠堂在二十多年中,誉满中外足坛,故有“亚洲球王”、“香港球怪”称号,在多次国际足球赛中,他曾为国争光。自1913年至1934年,共举办过十届远东运动会,中国足球队历届都有参加,除第一届吃了败仗外,其余九届都蝉联冠军。其中李惠堂曾五次被选入国家队,即第六届(1923年)、第七届(1925年)、第八届(1927年)、第九届(1930年)及第十届(1934年)。中国队连续多次战败日本队、菲律宾队而获冠军,李惠堂是有一定功劳的。李惠堂还两次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足球比赛,为中国队的代表。第一次是1936年初,在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世运会,他任队长兼运动员,虽然这一届首次即被世界足球王国——英国队以二比○所淘汰,但中国队于会后还转战瑞士、荷兰、法、英等国(先后共赛九场,除在瑞士胜一场、在巴黎以二比二平红星队外,其余均告败绩)初次露面于西欧,亦得到欧洲各国的报刊一些好评。特别是李惠堂和另一队员在伦敦加入英国著名的兵工厂队协同作战,博得好评。

    李惠堂除代表国家队参加大型的国际比赛外,亦曾随南华队出征澳渊,并多次出征东南亚各地。1939年南华足球队远征南洋群岛各地,在槟榔屿首战槟城足球队,结果南华队以十一比○大胜,是役李惠堂的射门,像连珠炮似的,进了一只复一只。又在爪哇三宝垄之役,李惠堂一球射中守门员的肚皮,守门员疼痛倒地,要另换守门员接替,可见他足力之劲,无怪乎在香港甲级联赛中,有些守门员听到李惠堂为中锋,便觉心惊胆战了。

    在全国运动会中,他曾三次入选上海队,出席足球比赛,即第三届(1929年)、第四届(1930年)及第五届(1934年)。有一次对江苏足球队之战,结果上海队以24比○获胜。李惠堂一人射进十六个球,创中国足球史上的最高纪录。

    李前后二十五年的足球生涯中,在其全盛时期与我国著名的足坛健将孙铁腿(锦顺)齐名,曾有“南李北孙”的传诵。他既是一位名将,又曾在几个足球组织中担任过重要职务。如任香港足球总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亚洲足球协会的秘书长与国际足球协会副会长等,成为中国人在世界足坛获得最高荣誉的第一人。

    (摘自《五华文史》,作者:李次民,有删减。)

 

Copyright 2006 www.nywcq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标识码:4414020045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区委区政府办公室制作维护  备案号:粤ICP备05033793号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